[南京屋顶花园装修] 园墙的分类及功能
2022-08-19 浏览272次
一、园墙的分类
1:依据成因划分,有人为构建墙体和自然形成墙体两种。
2:依据位置划分,有建筑墙体和独立园墙两类,同时独立园墙又分为围墙、隔墙两种。
围墙,是指区分园林内外的墙体,作为一种园林边界的形式存在。
隔墙,是指园林中连接各个建筑的墙体、形成路径空间的墙体、形成庭院和“园中园”的墙体。
建筑墙体,是指园林单体建筑的室内墙体与围合建筑四面的墙体,中国传统建筑大都是“框架”体系,即外墙只是起到围合室内与室外的作用,一般没有结构性的承重作用,同样,室内墙体也大多轻巧通透、组织形式灵活多变。
建筑墙体
3:依据材质划分,有木墙、砖墙、石墙、土墙、版筑墙五种。木墙除了木材构筑以外,还有植物编制形成的墙体;砖墙多以白灰粉饰,在园林中最常见;石墙多以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,更具野趣;土墙便是以夯土构筑,朴实敦厚;版筑墙是木墙与土墙的结合形式,中间夯土构筑,外面木材包裹。
二、园墙的功能
墙在园林中的功能大概总结有三种——丰富空间的功能、造景艺术的功能、本体实用的功能。
1:丰富空间的功能
(1)界定空间。一方面是围合园林内外空间,另一方面是围合园林内部庭院空间。就界定园林内外来说,苏州私家园林大都是造园者营造的属于自己的一片幽静天地,旨在远离城市喧嚣与市井琐事,此时园墙便是最直接的划分内外边界的方法。例如,苏州拙政园敦实耸立的大门园墙,它的厚重感,很明确地将园林景色收藏于内部深处,与外界繁杂城市道路决然地隔离开来。当然,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做法,比如苏州沧浪亭的沿河门墙,石桥跨过河道连接城市道路,石桥既是园林入口造景的一部分也是城市与园林沟通的媒介,造园者有意将内与外的分界处理稍作缓和。再者,门墙上镶嵌着多种图案形式的漏窗,也是吸引游人进入园林的处理方法,而在园林内的游人视线透过这些漏窗又与外界的事物发生“借景”、“框景”的取景感受,内外交融。
(2)引导与暗示。这是属于墙体丰富园林空间的一个功能层面。例如,苏州留园的入口墙空间,时而狭长、时而曲折、时而又封闭、时而又开朗,在短距离中给游人营造更高期待值的园林墙空间。它随形就势、绵长而婉转,不断地改变游人进入园林的脚步方向,从而引导游人的游园路线,墙体上的窗洞暗示游人的视线方向。这样一来,在不断的变换中,人如同在欣赏一幅神秘的山水画,步移景异的身体感知,又如同身处在时空交错的山水画之中。
(3)分隔与渗透。这是属于墙体丰富园林空间的另一个功能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很讲究群体建筑的层次感和景深感,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便是这样的画面描述。园林中的墙体通过阻隔和渗透的方法,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。分隔是墙体最直接的作用,制造视线上的截断和有意引导,而园林中常常讲究虚实相生,闭而不塞,所以墙体上往往会有精美的漏窗或是云形洞口,使景色流通婉转、彼此渗透。这样,便营造出意境悠远、层次丰富、似是而非的园林美景。想要补充说明的是,园林中墙体丰富空间的功能往往不是单一地发挥作用,引导与暗示、分隔与渗透等等总是交融地出现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之中。
2:造景艺术的功能
园墙除了有丰富园林空间的作用以外,它们自身的造景艺术也是造园者钟爱的一个方面。粉墙古朴典雅,与植物山石组合起来更显园林的清幽宜人,自身就具备很好的造景潜力。除此之外,还有以下各种各样相映成趣的墙体景致。
(1)云墙。在园林中,可以见到有些墙体顶部做成波浪形的样式,使墙体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景观作用,它们一方面流线灵动,极具动态的美感给清幽的园林小院增添了几分俏丽与生气,另一方面与园林景观相互辉映,互相衬托,人在其中相生趣意。
(2)影墙。这也是墙体与其他景观元素相互照应的一种造景艺术,例如在园林中可以见到这样的“画面”,朴素干净的白墙当做“画的底色”,前置粗糙厚重的山石,配以植物装饰点缀,山石的敦实棱角形成的阴影掩映在白墙之上,相映成趣,如画卷一般,意趣横生。另外,还有在白色墙面上建造园亭的造景例子,很明显这里的园亭实用功能极少,并不是供给游客休憩之用,更多的是把它们当作“画卷”,阳光洒在园亭的屋檐之上,阴影便落在白色的墙面上,画意十足,体现的是造景的艺术与美感,是给人们远观欣赏的。此时若是再加置山石、长柏、梅竹,风影流动,更是多了几分情趣。
(3)风墙。这种造景艺术在园林中不多见,主要是利用墙体上的洞口和风的作用之下,塑造一种设定的艺术氛围。
3:本体实用的功能
最后,墙体自身还有一定的实用功能。例如“光”墙,明朝文学者归有光在《项脊轩志》中说:“项脊轩,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百年老屋,尘泥渗淮,雨泽下注;每移案,顾视无可置者。又北向,不能得日,日过午已昏。余稍为修葺,使不上漏。前辟四窗,垣墙周庭,以挡南日,日影反照,室始洞然”。从中可以知道,在古代就有人利用墙体的反射来为房间增添光亮,塑造环境。在我们当代建筑中,也有很多利用墙体来与“光”发生关系的设计案例,它们有的是“借光”,有的是为了“避光”。
来源:园林头条。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,请及时联系南京松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,以便于小编立即删除该作品。